9月15日,2017年“全国科普日”咸阳主场活动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特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智能车猛狮团队负责人张新钰教授作《智能驾驶汽车概况及技术简析》科普报告。市科协主席亚斌建出席并讲话,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梅创社致辞。市科协副主席程婕主持报告会,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阳出席会议。
全国科普日咸阳主场活动
亚斌建在讲话中代表市科协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对咸阳科技、科普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对前来聆听科普报告的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职教中心有关领导、陕汽集团技术骨干代表、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骨干代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师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作了简要介绍。他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咸阳市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创新驱动示范市称号。为了做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和我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各项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认真组织全市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咸阳市科协主席亚斌建讲话
张新钰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奥迪A8推出L3级的自动驾驶量产车,Intel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智能驾驶再一次受到了汽车界的强烈关注。他首先介绍了智能驾驶汽车发展史,详细介绍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结合实践对智能驾驶汽车进行展望。最后回答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汽集团、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8位同志有关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提出的问题。
张新钰教授作《智能驾驶汽车概况及技术简析》科普报告
本次全国科普日咸阳主场活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共有400余人参加,活动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是旨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高校、学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合作,提升我市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及在陕高校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的一次联合行动。
咸阳市科协主席亚斌建、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阳揭牌
据了解,此次主场活动除科普报告会外,还有三项系列活动,一是市科协主席亚斌建、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阳为“咸阳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二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张新钰教授与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阳签订企业会员入会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召开咸阳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交流会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张新钰与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阳签约
会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张新钰参观考察了我公司校企合作陕工院店,并与我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学习。
2024年1月19日,由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天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成功召开了咸阳智能交通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会议,咸阳市教育局、咸阳市高新区管委会、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天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百度APOLLO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咸阳市各区县职业教育中心代表共3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23年7月21日上午,咸阳市秦都区中韩产业园内天蓝地绿,鲜花吐蕊,陕西科技大学与陕西天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约定的秦创原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顺利进行,参加签约仪式的嘉宾有咸阳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沈洋、办公室主任吴磊,陕西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孙健、人事处郭云民、冯引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国 家技术转移中心咸阳区域主任罗永军和陕西天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孙书阳总经理。
为精心谋划咸阳市智能交通产教联合体年度工作,全 面贯彻落实《咸阳市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咸政办发〔2023〕33号)文件精神,咸阳市智能交通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于2024年1月19日,在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天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驻地召开新一年度工作会议。
技能促成才,服务促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咸阳市定于7月份举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陕西天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19日至20日利用2天时间,成功举办了大赛组委会赋予的“物联网安装调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2...
1月3日,省政协副主席、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李忠民带队,到省城市经济学校调研特殊教育工作。
由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举办的此届职业技能大赛,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确保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提供技能人才支撑。